文/团宣通讯社 陈钢 钟远
辩手,这个称谓,在法大校园中仿佛总有一些特别的魔力,勤勉、高冷、荣耀……“你做一个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选择,有遗憾但不代表后悔。”与其他辩手一样,在师兄师姐的指引下,在安逸与忙碌之间,董悦选择了后者。
人物简介:董悦,必威精装版网页下载国际法学院2014级本科学生,校辩论队成员,国经院辩论队成员。作为学生,勤奋的她获得了2014~2015年度一等奖学金;作为辩手,她获得校园辩论的终极荣誉——2016年论衡辩论赛辩才赛季冠军,半决赛和决赛最佳辩手,还代表学校赢得2015年全国政法院校辩论赛冠军。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到各类模拟法庭的比赛中。
辩手,最初的选择
“我其实没有特别完整或具体的规划,跟大部分同学一样,刚进大学的时候比较茫然,比较远的计划也没有。”当谈到自己初入大学时的规划和目标时,董悦十分坦诚。并不似电影《致青春》中“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那般,董悦一开始对于自己的大学所定下的目标,仅仅是“好好学习”这四个字。然而看似简单笼统的四个字,对于初入法大时略显浮躁的她而言,并不容易。“虽然我们总说,大家学习要靠自觉、靠自律,然而还是跟你接触的人和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周围的人都积极学习,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在董悦看来,一开始所选择同行的人和接触的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大学生活而言,十分重要。“在国经辩论队里,我也经受了不少磨砺,有的时候你会固执己见,但是会有师兄师姐来指出不足。”她扶了扶眼镜,“当你学会了尊敬,就会静下心来去倾听他人的意见。”国经辩论队中积极、谦逊的氛围是董悦所爱、所感和所追求的,也让她在其中收获了友谊和历练。
赛场,你不是一个人
从“天伦”到“论衡”,仿佛礼堂的辩手席都是在为那几个幸运的辩手加冕,却很少有人能看到“礼堂级”辩手的磨砺与成长,董悦很幸运,因为“看起来,只有两年”。事实上,在高中就参加辩论队的董悦,本打算给高中的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句号,但没想到自己院队被再次录取了。然而大学阶段的辩论实现她真正意义上的蜕变。“国经辩论队有三大纪律,其中一条是绝对不准迟到。否则,轻则批评,重则除名。”她侃侃回忆道,在辩论中时常会遇到思维枯竭与时间紧迫的困境从而导致慌乱。当大部分人轻松悠闲地度过课余假期时,董悦和国经辩论队队员却选择一头扎进逸夫楼五楼的办公室里刻苦地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是比别人更多的付出。
在2016年大论衡辩才赛季决赛前夕,一个月来连续征战的队伍兵疲马倦,甚至“弃战情绪”蔓延。“辩题属于我们比较陌生的一个领域,想出的东西反复修改但又不能用,当时处于一种非常迷茫的状态,真的特别痛苦,甚至那个时候觉得干脆放弃算了”。她感慨道:“虽然很累,但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因为在这个队里收获了很多,我们几个人团结起来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就嘴上说着‘要不算了吧’,但心里其实还是很不愿意放弃。”董悦点了点头,“这种时候就全靠意念支撑。”
辩论,有温度、有情怀
辩论不是董悦大学的全部,但“辩论的精神”却影响着她的生活——“最大效度地利用时间”。校、院辩论队高强度的训练与备赛节奏也带动着她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挤时间”与提高效率是她的法宝:“其实算一算一天24小时,还是有非常多可以拿去支配的时间。”她也因此获得了2014~2015年度的一等奖学金。除了辩论,董悦还参加了准律法援和知识产权法法律诊所,“早起一会儿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所有事情全在个人支配。如果愿意就会想要挤时间,训练完回去也会看看书、参加课外活动。”精诚专一,全在个人。
从高中到大学的四年辩论经历,让她养成了争分夺秒最大限度利用时间的习惯。“在辩论队大部分时间我是打三辩。一场比赛下来我能够说话的时间不超过4分钟,怎样能在4分钟的时间里把准备了十几天的东西都说出来,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董悦也因此更加注重做事的效率。
辩论不仅仅是比赛、竞争和增长见识,更带给董悦一种对待生活的温度,“大一之前,辩论与我而言,只是一种兴趣;到了大二,就成了一份事业;大三时,它就变成一种情感,然后辩论队就更像一个家。这个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人生有很多节点,都要面临不同的选择,大学是一个新的开端,“辩论,于我而言,并非唯一的选择。然而,它却带给我更多的处世道理以及亲人般的情谊,让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