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靳晓春
任何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任何人的问题意识在旁人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任何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可复制的。我在这里就我个人谈谈自己是如何上了学术研究的“贼船”的,仅供大家参考。
来自山西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家国情怀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痛恨生活中漫天的煤灰,又时刻为“跌宕起伏”的煤价忧心。“可持续发展”大概是山西人心底最深切的愿望。出于单纯的甚至有点儿幼稚的挽救家乡人民于水火的赤子之心,我选择了一个看着名字很高大上且与个人的内心期待颇为契合的本科专业——环境经济与管理,并因此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学的是什么,出来可以做什么,是否可以帮助我实现我的“梦想”。无知无畏的我认为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学好。总体而言,“环境经济与管理”属于管理学,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方向,但因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学科优势,这个专业的学科基础是理论经济学。本科期间要学的东西五花八门和看似全面: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管理学……但是,环境问题到底本质上是怎么产生的,我始终没找到答案。这个专业在本科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应用,忽略了对根本问题的思考,简单地将国外的环境经济一体化政策设为“理想”,以此反观和批判国内政策,似乎必须按我的办法来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这种指手画脚的本领让人盲目地自大,觉得环境问题的解决“普天之下,舍我其谁”。学多了,就开始反思了,政府为什么做不到?毕竟这些问题该采取的措施仿佛都如此显而易见。一种对现实无力的挫败感随之产生,并充斥于我的本科四年,我对社会似乎看的很清又似乎什么都不明白。因此,环境经济与管理这个专业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内心的需要,越来越不解渴。大学四年,我不停地去看各类相关经济学的理论书籍,逐渐对根本性的理论思考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大三时突然意识到该思考下一步了,找工作或是读研?思考良久,个人觉得此时自己脑子里太空,对任何事物都缺乏主见,总是人云亦云,我不该这么不负责任地直接走上社会。同时我相信,社会能带给我更多的体验,却无法增加思想的厚度,我选择继续深造。我不再愿意继续攻读环境经济与管理这个专业,但幸好,这个专业的本科训练为我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基本的数理功底,也为我涉猎多个学科领域的基本原理和问题领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我选择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经过大半年“永远不敢停下来去休息”的考研狗生涯之后以初试第一名被录取。
毕业论文、考研都顺利搞定之后的日子突然变得很空虚。当时的男友、现在的爱人建议我去读读《资本论》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为硕士的学习做准备。我觉得有理,便找来《资本论》,搜了搜学校的课表,开始旁听《资本论》课程,并在课上认识了我后来硕博期间的导师邱海平教授。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对现实问题独到而又精辟的见解让我钦佩不已,使我整体性地深化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看法。在邱海平教授的指点下,我开始系统地阅读《资本论》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经济类著作。在这一入门过程中,马克思彻底俘获了我,让我有柳暗花明之感,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流连忘返,使我产生了强烈地继续探究的愿望,最终我决定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道路。在硕士和博士期间研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又时时不忘自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在邱海平老师的指点下,我逐渐将自己的研究领域集中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学术兴趣一直持续到今天。博士毕业之后,我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著名学者胡乐明教授展开博士后研究,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师从胡乐明老师期间,我进一步大大锤炼了自己的文笔、深化了对马克思的理解、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后出站后,我选择了必威精装版网页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相关课程的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教学任务并继续从事我心爱的学术研究。
我的个人经历并不值得复制,甚至我还走过不少弯路,如今也仍然在继续摸索。但至少有几点,或许值得大家玩味:第一,大学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大学四年如果找到了自己愿意一生为之奋斗的东西,这将是四年最大的收获。即便无法明确,也该有个模糊的方向或者至少发现自己绝对不愿意和不适合的领域。第二,要多读书,读经典。只有去看古往今来第一流的思想家和第一流的理论家是如何思考和行事的,只有经历过跟他们一同焦虑、一同思考、一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才会慢慢学会独立思考。所以,一定要多读书,读第一流的书。第三,政法的学生是第一流的学生,不应该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四年或者一生,我们应该超越自身的个体关切,有更多的家国情怀,找到真正触及人类灵魂的问题意识。